每次我都会选择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,一路上不和任何人说话,安静地看着上下车的人。
我乘坐的 451 路公交车,会经过繁华的商业广场,会经过几个村庄,会经过一所大学,也会经过一家大型医院。
坐完这趟车,有种看完人生百态的错觉。
上车后,她坐在了中间靠近车门的位置,一路上都紧紧地抱着背包和拖把,生怕一松手砸到其他乘客。
看着她全程紧绷的样子,我开始猜想一些问题:
她看着像是南方人,为什么跑来北方工作?
她应该四十岁左右,子女是不是还在读书?
她一天能挣多少钱?够养家糊口吗?
还在继续猜想着,她就提着背包快速下了车。
看着她远去的背影,突然觉得很心酸,然后悄悄给我妈转了一笔钱。
乘务员很贴心地站在他旁边,时刻准备着保护他的安全。
大叔却笑着说,"我这都老多年了,坐公交坐地铁都不碍事儿,你们年轻人不用担心我。"
说着便一手撑着杆,一手从裤兜里拿出手机接电话。
看着他随车辆晃动的样子,我一边为他感到担惊受怕,一边又对他感到无比佩服。
我想,很多时候,我们都低估了 "弱势群体" 的力量,他们其实比我们想象中坚强很多。
男人很温柔地回答说,"你选的,妈妈肯定喜欢。"
坐在公交车上,小孩儿一直不放心蛋糕的 "安全",于是用一种很别扭的姿势伸出双手护着蛋糕盒,生怕因为车辆颠簸把蛋糕摔坏了。
看到他认真小心的样子,突然觉得很温暖,很治愈。
隔着三排座的距离,我在心里悄悄对他妈妈说了句 "生日快乐"。
他一手拿着 X 光片的袋子,一手从另一个药袋里颤颤巍巍地拿出一张纸质核酸报告给司机看,然后又投了两块钱的纸币,这才慢慢走到车厢中部来。
不知道为什么,看到那个场景,我突然鼻子一酸。
坦白说,这些年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被疫情或多或少地影响着,只是作为年轻人,我们应对一切变化的适应能力要高很多。
可对于很多老人而言,真的很难,尤其是对一个生病的老人来说,更是难上加难。
如果可以,希望这个社会,对老人再多一些关照,也希望每一个看病的老人,都有人陪在身边。
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,是问候还是安慰?
好像都不太合适。
或许留给她一个不被打扰的哭的环境,会更好。
下车之前,我递给了她一包纸巾,她惊讶地说了句 "谢谢",然后低下头继续擦眼泪。
我不知道她到底经历了什么,也不知道她将在哪一站下车,但是衷心地希望她这个夜晚是安全的,也希望第二天的她,能够释怀。
看到他们有人一大把年纪,还在外打工漂泊;
有人身有残疾,但精神格外顽强;
有人生病住院、流泪哭泣,都是一个人承受。
相比之下,现在的自己没病没灾、工资够用、家人健康还有三两好友在身边,好像已经很幸福了。
有时候,仅仅是活成一个普通人,就足够让人羡慕了。
就像那句话说的:
"人生没有幸福不幸福,只有知足不知足,温饱无虑就是幸事,无病无灾就是福泽。"
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